同居关系,这类法律常识你须知!

日期:2024-09-05
来源:www.quagic.com 浏览:
472 评论:0
核心提示:同居是指没配偶的男女双方,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以夫妻名义一同生活。伴随社会风气的开放,伦理观念的转变,同居作为婚姻关系以外的一种男女关系,在日常已数见不鲜。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同居是指没配偶的男女双方,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以夫妻名义一同生活。伴随社会风气的开放,伦理观念的转变,同居作为婚姻关系以外的一种男女关系,在日常已数见不鲜。《民法典》第1042条第2款明文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别人同居。”依据《民法典》第109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五)有其他重大过错。”如有配偶者与别人同居,离婚时无过错方可以请求损害赔偿。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国内现阶段对“非婚同居”财产的处置没明确规定,这一问题仅见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没有办理登记结婚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建议》第10条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一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置。”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同居关系”中的财产关系,法院判决一般参照民法中的一般一同共有财产处置。如无特别约定,同居生活期间双方一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双方实质状况及出资比率予以分割。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实践中,同居期间为一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一同债权、债务处置。同居期间,双方关于财产、债务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无约定的,解除同居关系时,应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依据财产的具体状况,根据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在司法实践中,就继承问题,法院的主要看法觉得因为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故同居一方对另一方的财产无继承权。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国内对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给予同等保护,不因爸爸妈妈的选择而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非婚同居”所生子女的抚养权处置与合法婚姻关系解除时的子女抚养权处置办法大体无异,皆在尊重子女意愿的状况下,由有益于子女成长的一方抚养,并以调解结案为主。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民法典》第1071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能加以风险和歧视”;《民法典》第1084条规定:“爸爸妈妈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爸爸妈妈离婚而消除。离结婚以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爸爸妈妈双方的子女。离结婚以后,爸爸妈妈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结婚以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妈妈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爸爸妈妈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依据双方的具体状况,根据最有益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民法典》第1085条规定:“离结婚以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成本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